Projects

Projects

当前位置:首页  Projects
一、项目名称: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项目负责人:李向阳  
项目类型:工信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起止时间:2018-2022
项目简介:物联网已成为智慧城市、智慧小区等关系国计民生应用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近年来物联网重大安全事件激增,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引起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本项目面向物联网节点计算能力、体积、功耗等限制,大规模泛在异构连接和复杂跨域的智慧城市应用需求,构建绿色、智能、开放的安全体系架构,实现物联网安全防护和管控。本项目研究目标为研发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共性安全关键技术,构建适应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目标的模型和体系框架,研制安全物联网原型平台,构建智慧小区和智慧家庭的应用示范系统。
项目网站:iotsec.ustc.edu.cn
二、项目名称:跨域协同的多模态高效感知与增强智能  
项目负责人:李向阳  
项目类型:基金委-重点项目 
起止时间:2018-2020
项目简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随着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大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以及应用环境复杂性的增加,不确定性的增长,而进入到新的阶段。上述领域的技术驱动和日趋膨胀的应用需求使得人工智能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需要突破依然面临着重大挑战。针对上述人工智能领域的本质问题,本项目重点研究开放环境中,如何利用多域,多模态感知信息,提高不确定条件下的智能推理,实现跨域增强智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协作的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为进一步解决“人-脑”互动模式下的新型计算架构等前沿基础性问题,提供一种面向复杂环境多域认知的解决思路。利用物联网环境及先进的高精度协同跨域感知技术,探索面向自主学习与智能增强的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提出迁移学习和渐进学习的方法,有效提高学习的普适性和稳健性,并结合工业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典型领域进行应用示范验证。
三、项目名称:量子算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项目负责人:李向阳  
项目类型: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重大项目 
起止时间:2018-2020
项目简介:目前,全球正在掀起一股量子技术热,世界各国都在争夺“量子霸权”。我国目前在量子通讯方面已取得辉煌成就,但在量子计算理论与技术上面临巨大挑战,在量子算法、量子密码等方面亟需突破性进展本项目研究目标是探索在不同模型下优于经典算法的新量子算法,包括量子查询模型算法及参数化算法,在后量子密码学的数学理论取得突破,解决量子密码在云计算和未来网络中应用的挑战。
四、项目名称:无线网络性能分析、优化与保障研究  
项目负责人:李向阳  
项目类型:基金委杰青项目 
起止时间:2016-2021
项目简介:本项目将以物联网为背景,研究以能量为中心的无源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例如外部能量的建模、弱能量下的节点设计、弱能量下的计算、弱能量下的路由和数据融合、弱能量下的节点定位和跟踪、弱能量下的深度感知等;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由无源节点组成的新型网络体系结构。
五、项目名称:无源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项目负责人:李向阳  
项目类型: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 
起止时间:2016-2020
项目简介: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迅猛,但节点供能障碍极大限制了物联网的大规模普适应用。本项目以物联网为背景,以感知数据的获取、无线传输、分布式计算为核心,深入研究无源传输网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在无源传输网络中,节点具有从环境中获取能量的能力,但也面临着由于节点能量的“震荡性、失衡性、受限性”,和网络连接脆弱性等特点所带来的挑战问题。我们拟研究:能量获取的理论与方法; 以能量为中心的组网与通信的理论与技术;高质量感知数据获取的理论和方法;以能量为中心的分布式数据计算理论和算法。提出一系列完整的理论与技术,为我国物联网进一步普适应用与发展做出贡献。
六、项目名称:元模型驱动的开放环境自适应感知
项目负责人:张燕咏  
项目类型:科技部-人工智能重大项目 
起止时间:2019-2021

项目简介:开放环境下的自适应感知是支撑无人驾驶、无人机、机器人、无人舰船等智能无人系统数据获取的重要基础理论和方法,但是现有方法存在场景感知精度低、学习持续性差、计算时延长等瓶颈,会导致在场景突变时感知性能急剧下降。本项目旨在突破开放环境下的“感知瓶颈”, 形成“感知-学习-计算”深度融合的感知智能,在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平安校园中的感知智能方面进行演示验证和示范应用。

七、项目名称:超低功耗智能物联
项目负责人:张燕咏  
项目类型:中科院-前沿科学创新研究项目
起止时间:2019-2028

项目简介:本项目围绕一套不含无线电接收模块的物联网节点设计及相应的“只发不收”的无线传输协议,构建大规模、长生命周期、智能下移的智能物联系统。该设计会带来一系列全新的科学问题和挑战,包括如何实现零接收组网,如何构建高效精准的无线能量传输机制,如何构建通用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感知模型并联合优化感知、通信能耗。由于该设计的独特原创性,以及催生的一系列全新的科学问题和挑战,保证了该项目“从0到1”的属性。

八、项目名称:物联网跨域感知及计算理论与技术 
项目负责人:张兰  
项目类型: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起止时间:2019-2021
项目简介:物联网爆炸性增长的感知数据蕴含巨大价值和大量隐私,亟需对跨域感知数据的深度 融合理解、安全隐私保护及可信开放共享的理论和技术。项目围绕物联网的跨域感知、计算和服务中的关键理论和技术进行研究, 旨在促进有效、安全和可信的大规模实时跨域物联网应用。
九、项目名称:面向大规模异质工业互联网终端的高效安全自适应互联技术 
项目负责人:张兰  
项目类型: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起止时间:2017-2021
项目简介:针对当前工业互联网云和端互连不互通、互通不互联问题,从设备层、数据层 服务层出发,研究工业互联网终端高效互联技术,以实现端与端、云与端之间安 全实时通信。
十、项目名称:非传感器场景感知理论与关键技术 
项目负责人:周颢 
项目类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起止时间:2019-2023
项目简介:基于WiFi等无线信号进行动作识别时候的难点在于接收到的信号受到两个层面的干扰,首先是同一频段上其他无线设备发射信号的干扰;另一方面是由于无线信号的多径的存在,非监控目标运动产生的干扰。因此,减少或消除这两方面的干扰对于提高识别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针对场景(人+环境)感知的特点,研发基于无源反射通信的被动式人员姿态的行为识别技术,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高适用性的人员与环境感知。
十一、项目名称:面向工业互联网的可信、自适应的云端融合交互模型 
项目负责人:谈海生
项目类型: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起止时间:2017-2021
项目简介:本项目研究目标为在物联网大连接异构数据时延复杂条件下,研究与节点融合的 感传存算体化安全机制。